教育特色

1.管理及組織
2.學與教
3.校風及學生支援
4.學業及學業以外的表現
5.課程政策
6.學業評估政策
7.拔尖保底措施
8.升班準則
9.資訊科技教學
10.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
11.推廣閱讀的策略

 

1.管理及組織

  本校自創校以來一直貫徹教育局所倡議的「校本管理」的精神辦學,致力建立一套以校為本、以學生為中心、以質素為主的管理和問責制度,提供優質全人教育。2006年8月底,本校成立法團校董會,加入各持份者成員,包括辦學團體代表、校長、教師、家長和獨立人士,參與學校管理與發展,進一步提升學校管治的透明度和問責性,使學校的行政更臻完善。學校設家長教師會、校友會和學生會,並有足夠溝通渠道給教職員、家長和學生反映校政意見。學校定時召開校務委員會會議及教師會議,藉此商討學校工作。校務委員會下設教學事務、學生支援、校務支援、福音事工及教師支援五大部門,致力運用學校和社區資源,規劃學校的發展,從而提升教師培育學生的水平和學生在各頷域的學習效能,締造一個不斷反思和進步的校園環境。

 


 

2.學與教

  本校致力推動全方位學習、專題研習和探究與啟發式的學習,並輔以互動教學法、資訊科技、視聽器材和教具,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多元的學習能力;設立完善的「同儕觀課」和「觀習作」制度,以加強教與學的成效;舉辦學習積分獎賞計劃,以鼓勵學生參與校內學術活動,如學術週、閱讀計劃和學術比賽等,以提升自學的能力及興趣,舉辦學習策略及時間管理工作坊,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及應試技巧;設立網上家課日誌,讓家長和學生透過學校網頁了解家課的數量和種類,以及學校對學生的學習要求;鼓勵高中同學在課堂內外反思學習,培養自學精神。

此外,本校亦發展各級主要科目的「專題研習」,並推行「皇牌功課增值計劃」及「每月優秀習作選」,以期望學生認真完成高質素的功課;舉辦「奮發向上學習計劃」及學習營,以幫助成績稍遜的學生;設立課後功課輔導班和暑期進修課程,以鼓勵學生積極溫習;在初中推行合作學習法,並加強教師培訓,共同備課,觀課及評課等。

 


 

3.校風及學生支援

  校風純樸,著重學生守紀和自律。設雙班主任制以提高對學生的關顧。為輔助學生在靈、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六育健康成長,校方結合宗教教育、訓導、輔導、公民教育和課外活動,並推行多項學生成長計劃,朋輩輔導計劃、領袖訓練計劃、社會服務、自勵向善計劃和多項欣賞和獎勵活動等,讓學生從中建立自信,發展興趣和潛能。為配合新高中,由中一開始推行「學生學習概覽」,培養學生檢視及反思自己的學習成果。

舉行一年三次家長日和家長晚會,以及包括一系列家長講座和工作坊在內的家長學院,以促進家庭和學校的合作,扶助學生成長。

 


 

4.學業及學業以外的表現

  藉著推動閱讀、時間管理和學習策略等計劃,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成績持續進步。根據教育局公佈的學校增值資料,本校過去數年中五及中七級公開考試成績的增值,均遠高於全港中學、同區中學,以及相類收生中學的平均增值成績。

學校成立了五支制服團體及提供三十多項各類課外活動,供學生參加。透過校內外服務、課外活動的培訓及領袖訓練計劃,學生普遍的辦事能力、領導技巧和服務精神均能得以提升,超過四分一學生在校內擔任各樣的領導及服務崗位。學生積極參學界比賽,在校際游泳、田徑、朗誦、歌唱、環境教育、社會服務和其他比賽中屢獲嘉許和獎項,成績優異。此外學生亦積極參與校內服務和社區服務,以及參加內地、台灣、澳門、韓國和亞洲其他地區的交流活動。

 


 

5.課程政策

  按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,調適和剪栽課程以適切學生的學習需要。初中校本設計的課程包括綜合人文科、普通電腦科、聖經科、班主任課及中、英文科部份內容。設中一、二級中、英、數及中四、五級英文科小班教學,以加強師生教與學的互動和教育成效。

 


 

6.學業評估政策

  一年舉行多次統一測驗和三次大考。採用進展性評估策略去評核學生的學業表現。評核方法包括考試、測驗、習作、專題研習、閱讀和課堂表現等。

 


 

7.拔尖保底措施

  設課餘功課輔導班以協助成績稍遜學生。初中各級主要科目設高、中、低組別的小班教學,以照顧學習能力差異的學生,以收拔尖保底之效。

 


 

8.升班準則

中一至中三級︰ 中文、英文、數學及總平均分必須及格;另四科學科中,包括綜合科學、綜合人文、普通話及中國歷史須有兩科及格。
中四及中五級︰ 文科學生須五科及格 (包括中文、英文和通識)及總平均分及格;
理科學生須五科及格 (包括中文、英文、通識及數學)及總平均分及格。

 


 

9.資訊科技教學

  本校所有教師已超越教育局所指定的各級資訊科技BIT、IIT、UIT及AIT的要求。為促進學生資訊科技的學習,本校現有設備先進的電腦室四間、電腦輔助學習室、多媒體學習中心、校園電視台拍攝室及後期製作室各一間。所有課室、實驗室和特別室均設有視像投影機和電腦教學配套系統。本校亦已於校園全面舖設光纖網絡,使校務處、禮堂、教員室、圖書館、接待處、所有課室和實驗室,都能透過網絡結點交換訊息。

 


 

10.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

  自2001年起推行全校參與融合教育計劃。本著有教無類和傷健共融的教育精神,提供優良的輔導教育予廿多位輕度弱視、弱聽、肢體受損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。

 


 

11.推廣閱讀的策略

  推行全校性中、英文早讀計劃,以培養整體閱讀風氣;推行「愛、帨、讀」閱讀計劃,設金、銀、銅章和獎品以獎勵閱讀表現優異的學生;設立中文、英文及聖經科恆常「廣泛閱讀計劃」和中、英文「每日一篇」網上閱讀計劃,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;為學生全年訂閱報章及雜誌、定期舉行書展、書籍介紹、環保換書、師生閱讀分享和作家寫作分享講座。